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农产品“不好卖、卖不出去”的背后是什么!

    信息发布者:速度15104260901
    2017-03-23 13:42:04    来源:2017-03-22 东北农资双交会   转载




    每年每到丰收季节,都有农产品卖不出去而烂掉;这已成为一种常态!农民呢,是欲哭无泪,且又无奈。这种局面,一直是困扰农村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,一个卡脖子的难以突破的瓶颈,是横旦在农民喉中的一根刺。



    为什么年年如此,年年总是有人知难而上,重蹈覆辙呢?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?在这卖不出去的背后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要想解决这些问题,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,找到问题的根源。才能更好地解决或规避这些矛盾和问题。

    从我国农业现状结构来看。我国农业始终处在一种小农经济的位置上,种植模式单一,且小而散,无法形成规模化。种植布局不合理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没有统一的种植标准、无法凝聚成品牌效应;信息不对称,流通不畅通,环节多、成本高才致使生产出来的东西竞争力差,无人要。

    农民是个非常被动的角色。农民因对市场没有可预见的能力,往往是看见别人种什么赚了钱,便“一拥而上”跟在别人后面跑,结局是搞得大家都“吃亏不讨好”。而这种现象的来源主要是信息不对称所致,没有一个明确的信息指引,农民是盲人摸象,摸到哪算哪。

    农产品,不好卖,卖不出去,直接原因是农民销售方式单一,而产品又常常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被动状态。农产品的特殊性还在于其产品的附加值较低、不耐储运、外销物流成本高、中间环节太多等等。这些都是制约农产品的一些实际因素。

   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。在今年的两会上,已有代表提出了要建立《中国农业大数据》,为今后农业生产发挥重大指导意义,增加预警机制,避免盲目生产。大数据的产生由乡、镇、县、市、省到部一级一级地统计,统筹。什么品类,实种面种,每个地方历史消耗量、实际产量、预估缺口量、还应补种多少面积等等。全方位展现出来,只要农民一看,心里就明白,这个大家都在种,已经饱和,数据显示已达预警线。不能再种了,改种其他的。力求每个数据精确,这样才能避免农民跟风种植所带来不必要的经济风险。

    农产品的滞销。对国家、对农民、对消费者来说,并不是什么好事情。而问题也是多方面的,涉及面之广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才能逐步缓解供需方面的矛盾。


    本文来源知农网。文章仅供分享学习,任何相关事宜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